8 月 22 日,山东体育休闲频道报道了泰山队代理主帅韩鹏关于球队年轻球员培养的表态,引发球迷对中国足坛新生代成长话题的关注。韩鹏明确表示:“年轻球员的更新换代是势在必行的”,同时强调在推进这一进程中,保护年轻球员的自信心至关重要,这番话既体现了对球队长远发展的考量,也流露着对新生代球员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
作为泰山队的功勋球员,韩鹏的执教思路自带 “过来人” 的实践温度。他在采访中坦言:“你万一上场以后发挥不好,这个舆论压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可能他承受不了这个压力,可能又会在一个高度慢慢慢慢自己就消沉下去。” 这番话点出了年轻球员成长路上的共性困境 —— 职业赛场的高强度对抗与外界期待的双重压力,往往会成为压垮年轻球员自信心的重负。尤其是在泰山队这样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俱乐部,球迷对成绩的期待、媒体的聚光灯效应,都可能让初登赛场的年轻球员陷入焦虑。
韩鹏的执教理念中,“循序渐进” 是核心关键词。他并非否定年轻球员的潜力,而是主张根据球员的个体能力与心理承受力,逐步给予实战机会。“因为我也是从一个年轻球员成长出来,我知道怎么去用他们,给他们机会,每个人能力什么的我都非常了解。” 这段自白既展现了他作为 “本土教练” 的优势 —— 对球队青训体系与球员特质的深度熟悉,也暗示了其培养策略的科学性:不搞 “拔苗助长” 式的激进换代,而是通过训练中的细致观察、替补登场的适应性锻炼、关键战的信任加持,让年轻球员在 “试错 - 调整 - 进步” 的循环中稳步成长。
在当今中国足坛,年轻球员的更新换代已成为各俱乐部的必修课。随着中超联赛竞争日趋激烈,以及 “U23 政策” 等青训激励措施的持续推进,如何让新生代球员摆脱 “温室依赖”、真正扛起球队重任,成为教练团队的重要课题。韩鹏的观点恰恰切中了这一命题的核心:更新换代不能只追求 “速度”,更要保证 “质量”;而质量的关键,就在于球员能否在压力与保护的平衡中建立职业自信。
以泰山队为例,近年来俱乐部青训体系持续输出人才,但部分年轻球员在短暂亮相后便归于沉寂,除了技术能力的差距,心理层面的 “抗压短板” 往往是重要原因。韩鹏的执教思路,正是试图通过 “保护式培养” 打破这一困境:在训练中强化位置技术与战术理解,在替补席上观察比赛节奏与对抗强度,在垃圾时间或杯赛中积累实战经验,待球员具备足够的心理韧性与竞技状态后,再委以重任。
从长远来看,韩鹏的理念不仅关乎泰山队的阵容迭代,更折射出中国足球青训的深层逻辑 —— 年轻球员的成长如同培育幼苗,既需要 “阳光雨露” 般的机会滋养,也需要 “防风挡雨” 般的保护机制。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在职业足坛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为球队乃至中国足球的未来注入持久活力。